“共享汽车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,如果资金实力不够强大,就没办法做大规模投放。”宜步出行总经理杜永博说。
进入2017年下半年,人们谈论共享经济的声音逐渐在消退,曾经大热的共享经济,已经进入了清场的下半场阶段。
不过,在共享经济家族里面,共享汽车像是一个异类,当各个“旁系亲属”在融资和铺设上攻城略地时,它总是慢一拍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国共享汽车总体注册企业约有300多家,但行业内仍是一片混战,未有巨头产生。
从2013年开始,共享汽车开始走进大众视野,但一直没有在资本的助推下形成风口。今年以来,情况有所改观。例如巴歌出行今年在短短4个月内完成1000万元轮投资和2500万元A轮投资,PonyCar也分别于今年2月和6月完成两轮融资,总金额达到2亿多元。近期,途歌也宣布获得2000多万美元的B轮融资。
“从今年看,我们已经落地深圳、广州、、西安等一二线台车,平台用户超过百万,并且年底之前会宣布新一轮的融资。”PonyCar联合创始人陈智超在接受证券时报·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说。
在他看来,此前行业未能快速发展,主要是受限于行业门槛和运营要求高的。此外,汽车的投放成本远比单车高,导致密度也会比较低。
与此同时,领域内已有企业在退出。日前,定位于都市高端人群、投放宝马和奥迪等车辆的EZZY宣布倒闭。今年3月,已获得A轮融资的分时租赁公司“友友用车”突然宣布停运。二者倒下的原因一致:资金链断裂。
在业界看来,共享汽车前期需要投入的资金非常大,除了车辆采购成本外,企业还需要支付停车费、油费/电费、保险费等日常运维成本。“共享汽车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,如果资金实力不够强大,就没办法做大规模投放。”宜步出行总经理杜永博说。
陈智超认为,共享汽车赛道并不等于烧钱,仅通过分时租车的方式,一些共享汽车运营商已经实现单城市盈利。“未来还有广告、车后服务等真正增值的业务可以挖掘,包括金融、保险、购车等,整个产业链还有很多机会,经济效益很庞大。”陈智超说。
这两家企业的退出,也不意味着共享汽车行业进入下半场。在杜永博看来,从2016年开始,很多共享汽车运营商摸索至今,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想法和业务模式。在这种前提下,接下来的2018年将会是一个爆发点。“明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、产量和质量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,2018年将会是竞争加剧的一年,能让赛道内的玩家更好地成长起来。”
陈智超认为,共享汽车目前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快速发展阶段,距离下半场的清场还有一段时间。“但不排除会有一些运营效率比较低的,没有真正摸透玩法的玩家陆续退场。未来一到两年,可能会有两到三个运营做得特别精细的玩家会突围。”
深圳前海万图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宋咏红也表示,共享汽车行业起步较晚,分布较为分散,大部分企业以单个或几个城市为据点,没有产生头部企业或者超大型企业,业务形态与商业模式仍在摸索阶段。“EZZY等企业的倒闭,也是因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探索出来,很多在探索上就会成为先烈,这是新兴行业早期必然会出现的现象。”
除了资金问题外,在线下投放和用户使用过程中,共享汽车运营商也了不少实际问题。其中,对新能源汽车的共享汽车运营商而言,最大的问题就是停车位和充电桩。
“新能源汽车的分时租赁,必须跟停车位和充电桩协同发展,形成整个车桩网一体化的运营模式。”杜永博指出,作为运营商,应该要利用平台的技术和数据,采用商业化合作方式,寻找最合适建桩的停车位和网点。
陈智超的团队则在运营过程中发现,随着用户使用共享汽车的频次越来越高,停车时间越来越短,停车成本也在下降。此外,一线城市在充电桩布局和基础建设等优势更明显。
“从来说,会提供一定的配套支持。共享汽车行业相关企业会形成一个生态圈,包括充电桩、电池、停车场运营商等这些企业会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合作,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。”宋咏红说。
此外,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,可能发生的交通违章、事故、维修等事件,也让共享汽车行业备受质疑。杜永博说,在发生交通事故、违章等事件后,共享汽车运营商的做法是按照法律执行。在平时的平台运营中,他们会对车辆进行实时,在会员管理上也有相应的评价体系。此外,宜步出行会在微博、微信等公开渠道对用户进行广泛的宣导。如果真的出事了,用户可以拨打7×24小时的实时服务热线咨询处理,会安排专人到现场处置。
尽管存在着种种尚未解决的问题,但今年8月交通运输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的《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提出要鼓励分时租赁,即共享汽车发展,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政策层面已经给行业“筑底”,共享汽车稳定的发展基础已经奠定。
根据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《2016~2017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研究报告》显示,2016年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模达4.3亿元,预计到2020年,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2.8亿元,是2016年的21倍多。
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吸引了巨头的注意力。11月8日,永安行发布公告称,与新能源签署协议,双方将联合开发为永安行定制的基于互联网、多信息技术的新一代纯电动汽车。但公告也称,共享汽车相关产业发展,仍存在不确定性风险。
日前,摩拜单车宣布,已和贵州新特电动汽车就共享汽车定制、建设智能化电动汽车共享平台、发起成立共享汽车投资基金等方面达成协议。美团也放出大量“分时租赁共享汽车”职位,被解读为要进入共享汽车领域。更早前,互联网出行巨头滴滴已经涉足新能源汽车共享领域,并在近期加紧布局。
业内人士认为,美团和摩拜的进入是基于原有业务积累,以及背后雄厚资金力量的储备。而出行这个领域是市场空间非常大的领域,所以巨头垂涎是必然的。
宋咏红认为,共享汽车行业是一个新兴市场,预计2018年的潜在市场容量能够达到万亿级。“而共享汽车企业行业的另一个特征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主,这是区别于传统汽车租赁行业的标志之一。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,未来的趋势是新能源汽车逐渐替代燃油汽车,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车处在技术快速升级换代的阶段,更多的用户处在观望期,这个阶段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途径更倾向于‘使用体验’而非‘购买’,这为共享汽车提供了发展的时机。”宋咏红如是说。
但其他玩家并非没有机会。杜文博认为,共享汽车行业目前呈现了区域化发展的特点,并且未来也很难形成的一家独大的公司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,未来共享汽车行业更应该往产业配套方向发展。
他认为,创业公司应当在三个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,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更激烈的竞争。第一,内功要扎实,提升运营效率和平台;第二,扎根城市,提前获取资源,构建城市运营壁垒;第三,积极推进融资和人才招聘,引入更多社会资本。
陈智超表示,巨头进入赛道,会对小玩家的融资和发展有一些影响,导致一些尾部玩家退场。但是中间也会有一个窗口期,这是其他玩家的机会,要利用窗口期去扩大优势、构建自己更高的壁垒。“巨头进来,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对领域的认知和投资,加速行业发展,总体来说利大于弊。
在他看来,汽车共享是一个社会趋势,未来还会结合人工智能、自动驾驶等技术,并且还有巨大的增值服务和价值的想象空间。
宋咏红认为,类似摩拜、美团这样的巨头进入共享汽车领域会对创业公司产生冲击,但是也提供了很多机会。因为共享汽车模式不止一种,有重资产模式,也有轻资产模式,细分板块也比较多,创业型公司就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,选择一些细分领域去进行创业,避免跟巨头进行正面抗衡。
推荐:
|